Quantcast
Channel: justfont blog »文字设计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

在文字设计中发现TRUTH:林思成专访

$
0
0

前言

前阵子中国文化大学广告系 24 届毕业展中,林思成展出了 TRUTH 这套非常有趣的作品。这是一系列融合异国文字形构的中文设计字体,内容有关八个不同国家名人的锦句嘉言。而TRUTH 不仅是一般的平面作品,更是一个能够互动的装置:作品外层以感温油墨印刷,乍看漆黑一片,但触摸、感热后,真正的内容便浮现出来。

这些语句很有智慧,是某种程度上的真道理;真道理必须自行摸索。此一深层内涵便与感温印刷--触摸的形式有所结合,这是 TRUTH 有趣的地方。

但不只是有趣,这个作品还有尚待探究的地方:这些文字的确是中文字体,大多能成功辨认是哪个字,有基本的视认性(legibility);但同时,却又能清楚意识这些字体拥有外文字的骨架与重要特征。林思成在设计中如何兼顾基本的视认性,又融合异国文字的骨架?

以下带来我们的专访:

 可否说明一下logo的设计?

logo 设计与这项作品的内容形式有关,内容就是这些名言,展现某种道理,所以是TRUTH,而中间那条线代表的是 cover,也呼应到感温油墨,代表我们要主动探索,把真理上的 cover 拿走之后才能发现它。

 这项创作有什么渊源或启发?

我本身对字体就很有兴趣。像 Helvetica 纪录片就让我印象很深刻,因为没想到一个字体原来有这么多事情可以讲。然后因为我们系也有开“字学”,所以本来就会有设计标准字的训练,大学四年来都有很多作业可以实作。至于这个作品的概念是受到李根在的“我是李根在”启发的。(编按:李根在是台湾设计师,“我是李根在”系列作品创作于2003年的纽约,系将“李根在”读音分别用多种语言拼写出来,TRUTH 则是撷取其精神而创作。)

“我是李根在”系列作品,来自这里

 看起来要做这个作品不仅对外文字要有把握,也要了解中文字的结构、视觉平衡等细节才有办法设计出来。你怎么探索这些细微的事情?

其实就是写耶,我挑的每个句子都先用中文写很多遍,写到好像有感觉之后才试试看把字跟外文字母做结合。甚至还会拆解一个字,直到发现这个字最基本的结构是什么。然后外文字母也是一样,几乎把每个字母都描过,找到他们的共同性,例如泰文就会有圆圈圈,缅甸文的特征是圆形骨架,印度文上面会有连结起来的线……等等,然后尝试把这些特性融入中文字里。

 但为什么要拆解中文字?

因为想知道怎么简化中文字。在设计的时候其实没有办法硬是把外文的骨架套到一个中文字上,中文笔划太复杂了,简化线条之后才比较容易结合外文字的特色。

 喔对!因为人在脑海里对字会有一个模糊的印象,有些字写法不一定对,但就是看得出是什么字。

对啊,就像忘记字怎么写的时候随便乱画的“图案”,或是抄笔记来不及的时候潦草的笔迹……就是“完形”那种(概念)吧!

 也对,经你这么一说,才发现作品上有许多简化跟变形,但他们看起来又很合理。也就是说你必须了解中文字的某些规则才能简化(却也有道理),又要结合八种外文的形状特性……说到这里我不禁好奇,中文的形状大多是方块,外文形状不一定是方块,有时似乎无法兼顾,你是怎么取舍的?

透过简省与笔划的变异,才得以用外文字母的线条呈现结构复杂的中文字。

其实我会比较偏向展现外文字母形状,因为这比较呼应作品的精神。例如说缅甸文字有单一的符号,也有合在一起的符号(如下图);单一的符号大多是圆形,还比较容易跟中文的方块结合;但合在一起的符号就比较难了。在“真正的自由是无所畏惧”里的“的”,用中文的标准来看就比其他字的字幅还宽。我觉得这算是一种巧思吧,因为要呈现缅甸文的特性,也比较符合主题的精神。

缅甸文字:有单一的圆形(例如[g]),也有合在一起的圆形(例如[k])。图片来自omniglot

翁山苏姬语,其中“的”字字幅明显较宽,这是为了凸显缅甸文字特色的特殊设计。图片由林思成提供。

 嗯,有些字体看得出来是有用网格做出来的,非常工整,而且有一致的笔划风格,写法也比较紧凑;另一些好像比较随意,其中有些字也不一样大。

没错,这其实都有取舍。泰文字母跟中文一样也是一个一个,分开的,所以可以用网格做,但比如阿拉伯文、印度文,都是连在一起的,后来就发现无法用网格,用了反倒侷限字的表现能力。所以我后来都没有用网格了。喔,而且像阿拉伯文我是采用他们比较现代的字体写法,结构区分得比较清楚,才有办法融合到中文的骨架。

泰文字母形状较近似中文方块概念,所以能如下面作品使用网格造字。上图来自omniglot

这几个字结构工整,字幅平均,能发现由网格调校的痕迹。图由林思成提供

阿拉伯文线条变化多样,而且以连字形式呈现,所以在造字时较无法由网格规范。
上图来自omniglot

舍弃了中文原有的等字幅,才得以呈现阿拉伯文的特色。
另外,由于阿拉伯文从右写到左,本作的排版设计也考量到了这一点。图片由林思成提供。

 话说回来,你是怎么把外文的笔划融合到中文字里的?

就像前面说的,是找到个别外文字的共性,例如泰文就是有许多圆圈,所以我就把这些圆圈做进线条里面;而且线条为了要呼应圆圈的柔和感,也有许多弯曲的设计;而又像印度文的特征是上面有条线连在一起,然后笔划造型(线条的开头、曲线部分)又有楔笔的痕迹……大致上就是把这些观察到的特性融入到中文的笔划上。但因为中文的笔划复杂,不一定可以用外文字母简单的笔划表现,所以要适度的简化。不过我没办法说出一个规则,因为这毕竟是创作,是自己慢慢试验出来的。

虽然已经领悟了中文字的结构,也大致掌握外文字母笔划的共同性,但两者融合毕竟是创作的过程,
反复实验后才能达到平衡、美观,同时又具有外文字母的特色。

后记

林思成坦承这项设计也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。他自己认为的遗珠就是希伯来文。

希伯来文字的造型极为精简。图片来自omniglot

希伯来文的线条实在太过简化了,以致于难以与中文字匹配而又保有希伯来文特色。如果说这系列作品是落在外文字与中文的光谱上,那么这件作品的确较其他作品还要更靠近中文一些,能看出外文字的特色较少。(然而,我们觉得他尽力了,因为在线条的曲线、起笔上已经表现出理想的希伯来文特性。)

后来我们也讨论到,这种设计事实上相当实用,就有如413字型松 Joe 提到的外文字体匹配概念。拿电影海报来说,有时外语片海报的标准字是以相当有特色的外文字体呈现,但翻译成中文时,若未经特别设计,就难以呈现原有的质感。这种时候,就会特别需要这种混合了外文字体风格的中文文字设计。而 TRUTH 不仅是作为林思成意念的表达,也是一项匹配文字的实作。

最后,TRUTH 一作在413字型松也有展出,但这不是它的最后一场展演。目前这系列作品在剥皮寮举办续展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这系列别具巧思的创作,也给新生代的设计师一些鼓励。详细资讯如下:

 另外,justfont blog 将持续发掘值得探究、玩味的文字设计。如果您有相关作品,或认识相关设计师,请一定要推荐 justfont blog,让我们好好认识您、她或他。若有相关资讯,请联络 justfont blog 小编 su.weihsiang@justfont.com。
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

Latest Images

Trending Articles





Latest Images